1200℃箱式催化剂焙烧炉1200 ℃ catalyst calcination furnace
焙烧是催化剂制备中的重要步骤, 不同的焙烧条件导致催化剂的结构、晶相、晶粒大小以及强度等产生差异, 最终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在催化剂的工业生产中, 有箱式焙烧炉、网带式焙烧炉、回转式焙烧炉和辊道窑等设备可供选择。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影响, 提高焙烧温度可缩短催化剂活性稳定的诱导期, 但过高的焙烧温度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下降。焙烧炉的保温性能较好, 加热时间较长, 因此精确控温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1200℃箱式催化剂焙烧炉1200 ℃ catalyst calcination furnace
该催化剂焙烧箱式炉是节能型周期作业焙烧炉,1200℃箱式催化剂焙烧炉主要为工厂、科研单位进行催化剂的中试和批量生产使用.
1200℃催化剂焙烧炉是一种专为化工、石化、环保等行业设计的高温热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催化剂载体的干燥、排胶、晶型转化及活化等工艺过程。该设备采用先进的电加热技术和精密的温控系统,能够在空气、氮气或其他保护气氛下实现催化剂的高温焙烧,确保产品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和长使用寿命。
可定制料架、坩埚架、抽屉式装载盒,适配不同催化剂形态。非金属焙烧匣钵:堇青石。
载物架放置:样品应均匀分布,避免堆叠过高,影响温度均匀性。
二、用途
催化剂活化:去除催化剂中的有机物、水分和杂质,提高催化活性。
晶型转化:实现催化剂载体(如γ-Al?O?→α-Al?O?)的高温晶相转变。
结构强化:通过高温烧结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环保处理:用于SCR脱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等的焙烧处理。
三、工作原理
催化剂焙烧炉通过电加热元件将炉膛温度升至设定值(加热温度可达1200℃),在特定气氛(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升温过程由PID程序控制系统精确调节,确保温度均匀性和工艺重复性。焙烧过程中,催化剂中的有机物分解、挥发,水分蒸发,晶型结构重组,形成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产品。
催化剂焙烧箱式炉工作流程
催化剂焙烧箱式炉的核心在于温度的精准控制和气氛的调节。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热准备:操作人员设定所需的焙烧温度、时间和气氛类型。炉子启动,逐步升温至目标温度。
2、加热阶段:炉体内部逐渐升温,温控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电源供给,保持温度在设定范围内。在此过程中,气体系统可以引入特定的气氛,以满足催化剂的焙烧需要。
3、保持阶段:达到目标温度后,保持一定时间,使催化剂中的杂质挥发、结构稳定。此阶段温度和气氛需稳定,以保证焙烧效果。
4、冷却阶段:焙烧完成后,逐步降低炉温,避免突变导致催化剂结构破坏。冷却过程也会根据不同催化剂的特性调整。
5、取出样品:待炉内温度稳定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炉门,取出焙烧完成的催化剂样品。
整个过程中的温度、气氛、时间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催化剂的性能符合要求。
四、主要技术参数
电炉名称 | 1200℃催化剂焙烧炉 |
电炉结构 | 箱式 |
最高工作温度 | 1200℃ |
常用工作温度 | 1100℃ |
炉膛容积 | 64L~2160L(可定制) |
控温精度 | ±1℃ |
升温速率 | 1~10℃/min(可调) |
加热方式 | 电加热(电阻丝/硅碳棒) |
加热元件 | HRE铁铬铝电阻丝或硅碳棒 |
热电偶类型 | K型或N型 |
电源电压 | 380V,三相,50Hz |
功率范围 | 15kW~120kW(依型号而定 |
五、1200度催化剂煅烧炉型号规格参考:
电炉型号 |
STR CCF45-12A |
STR CCF64-12A |
STR CCF100-12A |
STR CCF150-12A |
STR CCF200-12A |
STR CCF300-12A |
STR CCF660-12A |
STR CCF1000-12A |
炉膛尺寸 |
300×500×300mm |
400×400×400mm |
400×530×460mm |
450×530×590mm |
500×530×720mm |
550×700×780mm |
600×1100×1000 |
800×1000×1250 |
额定温度 |
1200℃ |
|||||||
工作温度 |
1100℃ |
|||||||
电源电压 |
380V/12KW |
380V/14KW |
380V/15KW |
380V/24KW |
380V/27KW |
380V/45KW |
380V/60KW |
380V/80KW |
加热元件 |
HRE高温合金电阻丝,电阻丝缠绕在陶瓷管上,均匀的分布在炉膛两侧、前后和底部,五面加热 |
|||||||
炉膛材料 |
湿法成型制备的莫来石无机陶瓷材料 |
|||||||
控温精度 |
±1℃ |
|||||||
测温元件 |
N型热电偶 |
|||||||
温控仪表 |
智能微电脑PID温控仪表,SCR/SSR控制,PID参数自整定功能; 可编程序30个时段,程序升温、程序保温、程序降温 |
催化剂煅烧炉型号规格
产品型号 |
炉膛尺寸(mm) |
炉膛容积 |
最高温度 |
工作温度 |
电压 |
功率 |
加热元件 |
控温精度 |
STR CCF8-12 |
200×300×120 |
8L |
1200℃ |
1100℃ |
220V |
3KW |
HRE |
±1℃ |
STR CCF12-12 |
200×300×200 |
12L |
1200℃ |
1100℃ |
220V |
4KW |
HRE |
±1℃ |
STR CCF18-12 |
250×300×250 |
18L |
1200℃ |
1100℃ |
220V |
6KW |
HRE |
±1℃ |
STR CCF30-12 |
300×500×200 |
30L |
1200℃ |
1100℃ |
380V |
7.5KW |
HRE |
±1℃ |
STR CCF8-14 |
200×200×200 |
8L |
1400℃ |
1350℃ |
220V |
5KW |
SIC |
±1℃ |
STR CCF12-14 |
200×300×200 |
12L |
1400℃ |
1350℃ |
220V |
5KW |
SIC |
±1℃ |
STR CCD18-14 |
250×300×250 |
18L |
1400℃ |
1350℃ |
220V |
6KW |
SIC |
±1℃ |
STR CCD36-14 |
300×400×300 |
36L |
1400℃ |
1350℃ |
380V |
12KW |
SIC |
±1℃ |
STR CCD45-14 |
300×500×300 |
45L |
1400℃ |
1350℃ |
380V |
14KW |
SIC |
±1℃ |
STR CCF8-17 |
200×200×200 |
8L |
1700℃ |
1600℃ |
220V |
5KW |
MoSi2 |
±1℃ |
STR CCF12-17 |
200×300×200 |
12L |
1700℃ |
1600℃ |
220V |
6KW |
MoSi2 |
±1℃ |
STR CCF20-17 |
250×320×250 |
20L |
1700℃ |
1600℃ |
380V |
7KW |
MoSi2 |
±1℃ |
STR CCFD36-17 |
300×400×300 |
36L |
1700℃ |
1600℃ |
380V |
13KW |
MoSi2 |
±1℃ |
五、结构特点
1. 炉体外壳
材质:Q235低碳钢,表面静电喷塑,耐腐蚀。
结构:双层金属壳体,风冷设计,炉表温度≤50℃。
密封:炉门采用法兰式压紧密封,确保气氛不外泄。
2. 炉膛与保温材料
多层保温结构:由轻质氧化铝陶瓷纤维板+高品质隔热砖组成。
无石棉设计,热损失小,节能高效。
炉膛内部平整,耐高温、抗热震,使用寿命长。
3. 加热系统
加热元件:HRE铁铬铝电阻丝或硅碳棒,布置于炉膛两侧及底部,实现三面加热。
加热方式:自由热辐射+强制对流(可选配风机),确保温度均匀性。
底部加热元件上方覆盖碳化硅板,保护元件并增强热传导。
4. 温控系统
控制方式:PID+SCR/SSR无触点控制,控温精准。
程序段数:最多可设30段升温曲线,支持多工艺存储。
安全功能:超温报警、断偶保护、开门断电等多重保护。
5. 气氛控制系统(选配)
可通入氮气、氩气、氧气等,手动/自动调节流量。
设有进气预热装置,防止冷气氛影响炉温均匀性。
排气口设于炉顶,可连接尾气处理系统(尾气二次燃烧、冷凝器、碳吸附箱)。
6. 结构与操作便利性
侧开式炉门,铰链固定,操作方便。
炉门设观察窗,便于观察焙烧过程。
7、可定制料架、坩埚架、抽屉式装载盒,适配不同催化剂形态。
载物架放置:样品应均匀分布,避免堆叠过高,影响温度均匀性。
六、易损件清单
名称 | 更换周期 | 备注 |
---|---|---|
加热元件(电阻丝/硅碳棒) | 6~12个月 | 视使用频率与温度而定 |
热电偶 | 6~12个月 | 建议定期校准与更换 |
密封圈(炉门/进气口) | 3~6个月 | 高温老化后需更换 |
陶瓷纤维保温层 | 2~3年 | 出现粉化、脱落时更换 |
七、包装与运输
小件设备(≤100kg):采用全封闭木箱包装,内部加防震泡沫与防潮袋;
标识“精密仪器”、“防潮”、“向上”等运输标志。
大件设备(>300L):
采用简易钢架+缠绕膜包裹,关键部位加木板防护;
运输前固定炉门与电控箱,防止震动损坏;
提供吊装点,便于叉车或吊车装卸
八、使用注意事项
1. 通用注意事项
首次使用:需进行烘炉处理(建议200-300℃保温4小时,600℃保温1小时);
升温速率:建议≤5℃/min,防止热震损坏炉衬;
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或程序控制冷却,禁止强制风冷或急冷;
装载要求:催化剂应均匀放置,避免局部超载或堵塞气流通道;
气氛使用:通入气体前必须预热,防止冷气氛冲击导致炉膛开裂。
2. 加热元件使用与维护
禁止超温运行:严禁超过额定温度(1200℃)长时间运行;
避免污染:防止催化剂挥发物或酸碱气体腐蚀加热元件;
定期检查:每月检查电阻丝是否氧化、断裂或变形;
更换规范:更换时必须断电操作,使用原厂配件,确保安装牢固;
硅碳棒注意:使用时电阻会逐渐增大,需定期调整功率补偿。
3. 安全操作
高温防护:操作时佩戴高温手套与护目镜,避免烫伤;
通风要求:焙烧初期可能释放刺激性气体(如NOx、CO2),须确保排风系统运行;
紧急停机:出现超温、冒烟、异响等情况应立即断电并联系售后。
箱式催化剂焙烧炉
箱式催化剂煅烧炉
箱式催化剂烧结炉
催化剂焙烧
催化剂焙烧是一个高温、精细、多参数耦合的过程,需综合考虑温度、时间、气氛、设备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焙烧工艺不仅能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催化剂制备中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一、催化剂焙烧工艺介绍
焙烧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对催化剂前驱体进行热处理,以去除挥发性杂质、促进组分转化、形成所需晶型和孔结构的过程。常见工艺流程如下:
物料准备
包括混炼、陈腐、过滤、预挤出等步骤,确保催化剂组分均匀、杂质含量低。
升温阶段
将催化剂前驱体缓慢加热至设定温度,避免快速升温导致开裂或结构破坏。
恒温煅烧阶段
在设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催化剂发生分解、氧化、还原或晶型转变等反应,形成所需的活性相和孔结构。
冷却阶段
控制降温速率,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催化剂开裂或结构塌陷。
后处理
包括筛分、整形、再活化等,确保催化剂符合使用要求。
常用设备包括回转窑、网带窑、流动床、竖窑等,具体选择依据催化剂类型和工艺需求。
二、催化剂焙烧的关键要点
温度控制
通常为400℃~600℃,需根据催化剂组成和目标性能精确设定;
温度过高会导致烧结、晶型转变,降低比表面积和活性;
温度过低则焙烧不完全,杂质去除不彻底。
时间控制
一般控制在2~4小时;
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过长可能导致活性组分流失或晶粒长大。
气氛控制
空气焙烧:适用于氧化型催化剂;
氢气焙烧: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为金属态,提升活性;
惰性气氛:防止某些组分氧化或挥发。
升温与降温速率
升温过快会导致结构应力集中,出现裂纹;
降温过快易引发热震破坏;
建议采用程序控温,分段升降温。
颗粒大小与形状
较小颗粒焙烧更均匀,但过细易飞扬;
一般控制在0.1~0.5mm之间较为理想。
三、催化剂焙烧注意事项
防止污染
焙烧设备需保持清洁,避免杂质混入;
使用隔焰加热或洁净燃料,防止烟气污染催化剂。
避免过度烧结
烧结会封闭孔道、降低比表面积;
应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避免晶粒过度长大。
焙烧后处理
焙烧后应尽快使用或密封保存,防止吸湿或吸附有机物;
必要时进行再活化、干燥或脱氧处理。
设备选型与维护
选用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
定期检查温控系统、密封性和传动装置,确保焙烧过程稳定
主要用于蜂窝陶瓷载体(如SCR脱硝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干燥、排胶(有机粘合剂去除)和烧结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