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重烧线变化炉 重烧线变化炉 化盐槽 坩埚盐浴电阻炉技术方案 双开门台车炉 热风循环台车炉 熔铝炉
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炉——业内常简称“重烧炉”或“线变化炉”——是执行国家标准 GB/T 5988-2004(致密定形制品)和 GB/T 3997.1-1998(隔热定形制品)的专用检测设备,用来测定耐火砖、耐火板、浇注料等试样在规定高温下再次烧成后的永久线变化率(收缩或膨胀)。
炉体
炉壳:双层钢板,风冷夹层,表面温升<50 ℃;
炉衬:由刚玉/高铝工作层、氧化铝泡沫砖保温层、陶瓷纤维隔热层组成,确保温差≤±5 ℃;
加热元件:U 型硅钼棒或多区布置的 MoSi棒,分区独立可控;
炉门:下开式或底装升降式,减少高温开门时的温度扰动。
测量系统
工业控制机 + 触摸屏:PID 模糊控制,可预存≥10 条升温曲线;
三点或六点 S/B 型热电偶,实时巡检记录;
可选配激光或接触式在线测长装置,实现“一次装样—自动测长—自动出报告”。
安全与辅助
超温、断偶、过流、短路四重保护;
底部装样平台带定位槽,保证试样间距≥13 mm;
独立变压器或可控硅调功柜,功率 13 kW-100 kW 可选。
标准试样制备
致密制品:长方体 50 mm×50 mm×(60±2) mm 或圆柱体 Φ50 mm×(60±2) mm;隔热制品:按 GB/T 3997.1 另行规定。
预热与测量
110 ℃烘干 2 h → 自然冷却 → 用百分表或激光测长仪在 4 个对称点测原始长度 L?(精度 0.05 mm)。
重烧过程
试样放在垫砂上,不叠放,炉膛均温带温差 ≤±10 ℃;
升温速率:室温-800 ℃:10 ℃/min;800-1200 ℃:3-5 ℃/min;>1200 ℃:1-3 ℃/min;
到温后保温 5 h(或技术条件指定时间),控温精度 ±2 ℃。
冷却与复测
随炉自然降至室温,再次测量 L?,计算重烧线变化率:
Lc = [(L– L?)/L?] ×100 %,正值为膨胀,负值为收缩。
三、关键性能指标(主流型号示例)
额定温度:1600 ℃(短时 1650 ℃)
恒温区温差:≤±5 ℃(优于标准要求的 ±10 ℃)
升温速率:0-10 ℃/min 可编程
功率:16 kW-50 kW(常用 36 kW)
炉膛有效尺寸:530×240×190 mm、620×240×250 mm 等,可按用户砖型定制
控制方式:工业控制机 + 触摸屏 + USB/以太网数据导出
符合标准:GB/T 5988-2004、GB/T 3997.1-1998、ISO 2478
四、典型试验流程(实验室版)
取样:从同批制品中取 3 块砖,每块砖各制 1 个试样,共 3 个试样。
烘干:110 ℃×2 h 烘箱烘干后置于干燥器冷却。
初测:用测长仪记录 L?,标记测量点。
装炉:试样平放,垫 0.5-1 mm 刚玉垫砂,保持间距。
编程:调用“标准致密砖 1500 ℃×5 h”曲线,启动自动运行。
冷却:结束后炉门微开,自然冷却 < 100 ℃后出炉。
复测:同一测量点读取 L?,系统自动计算 Lc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出具报告:包含温度曲线、单值、平均值、判定结论(合格/不合格)。
选型
温度需求:高铝砖常用 1500 ℃,镁碳砖 1650 ℃,刚玉砖 1700 ℃;
炉膛尺寸:一次测试≥6 组试样时,选 620×310×250 mm;
控制等级:科研级需数据追溯,选工业控制机 + 审计追踪软件;质检级可选 PLC+ 触摸屏。
安装
独立地线,三相五线制;
预留 0.5-1 m 后部散热空间;
配置排风罩,排走 MoSi棒老化挥发物。
日常维护
每 50 炉检查硅钼棒下垂量,>10 mm 及时更换;
每月校验热电偶,偏差>±2 ℃须更换;
炉衬出现裂纹 >3 mm 用高温胶修补,避免热量集中。
常见问题处理
温差大:检查均温区热电偶位置、风机循环;
升温慢:查看变压器输出、硅钼棒电阻老化;
试样粘连:垫砂粒度改用 0.2-0.5 mm 高纯氧化铝砂。
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炉通过“精准控温 + 均匀热场 + 自动测量”三步闭环,为耐火材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数据,是质检中心、耐火厂实验室及高校科研平台的标配设备。选型时重点关注恒温区温差、炉膛尺寸与数据可追溯性,日常做好加热元件与热电偶的定期校验,即可长期稳定运行并满足 GB/T 5988、ISO 2478 等标准要求。
坩埚盐浴炉..
详细了解双开门台车炉为对开门台车炉..
详细了解热风循环台车炉..
详细了解熔铝炉..
详细了解该翻转式台车炉为翻转式台车式电阻炉..
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