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炉:高温重烧炉
高温重烧炉
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炉是专门用来测定致密(或隔热)定形耐火制品,在高温再次煅烧后长度残留膨胀或收缩率的成套设备。其设计、制造与检验须符合 GB/T 5988-2004《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方法》及 GB/T 3997.1-1998《隔热定形耐火制品重烧线变化试验方法》。
高温重烧试验炉的主要作用是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通过长时间的高温处理,观察和分析材料的结构变化、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
一、高温重烧炉设备结构
炉体
炉膛呈正方体或长方体,由三层耐火材料构成:高温工作层(刚玉或高铝)、保温层(氧化铝泡沫砖/空心球)、隔热层(硅酸铝纤维),确保长期 1600 ℃ 左右使用。
多组 U 形二硅化钼棒均匀布置在炉膛四侧,发热体间距相等,配合三点或六点测温,保证恒温区温差 ≤±5 ℃。
测控系统
测温热电偶:S 型(Pt-Rh)或 B 型,至少三点布置(炉膛中心+两侧)。
控温仪:智能 PID 或模糊控制,50 段可编程序,升温速率 0–10 ℃/min 可调;恒温段精度 ±1–2 ℃。
工控机或 PLC:实时记录温度曲线、自动完成升温-保温-软停机,可打印报告。
安全与节能
断偶、超温、过流、过压报警;可控硅移相触发,低谐波。
多晶纤维炉衬+轻质结构,空炉损耗功率低,节能 20–30 %。
二、典型试验流程
制备 3 条试样(50 mm×50 mm×150 mm 或标准规定尺寸),110 ℃ 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精确测量长度 L0。
将试样码放在炉门平台上,关闭炉门,按标准曲线升温至规定温度(如 1500 ℃),保温 2 h(或标准规定时间)。
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次测量长度 L1。
计算重烧线变化率:ΔL = (L1 – L0)/L0 × 100 %,取 3 条试样的平均值。
三、行业应用
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耐火材料质量检验中心、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实验室。
可同时用于烧结、抗热震、荷重软化等其它高温试验前的预烧。
高温重烧试验炉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模拟材料在极端高温条件下长期受热的实验设备。这种设备通过重现长时间的高温环境,评估材料在持续高温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选择适合高温应用的材料至关重要。
高温重烧试验炉
重烧线变化
重烧线变化又称残余线变化或高温体积稳定性。是指耐火材料制品加热至高温后,制品尺寸(长度)发生的不可逆变化,以%表示,正值表示膨胀,称重烧线膨胀;负值表示收缩,称重烧线收缩。可通过实验测得。它是将耐火制品试样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冷却至室温后其长度所产生的残余膨胀或收缩。测定时采用的温度时间,应按照每种制品技术标准的规定。由于耐火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进一步烧结和物相的继续变化,从而再次引起体积变化,产生重烧残余收缩或膨胀。这也是表达高温体积稳定性的一个方面,是耐火材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如炉顶制品重烧线收缩过大,则会引起砌砖脱落、炉顶塌落的危险,对于各种不烧制品和不定形耐火材料,此项指标更为重要。
重烧线变化率是衡量耐火材料高温体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称残余线变化。对于保温隔热制品,一般以制品在无重负荷作用下的重烧线变化百分率来衡量。
重烧线变化(linear change on reheating)是指烧成的耐火制品再次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冷却到室温后,所残存的以原长度的百分率表示的收缩或膨胀。是制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重烧线变化的大小,表征其制品的高温体积温度性程度。负号“—”表示收缩,正号“+”表示膨胀,也残存收缩或膨胀。